賈克普維(Jacques Prévert)小檔案
20世紀法國最受歡迎的國民詩人,擅長用淺白詩詞傳達深刻寓意。1945年,他出版第一本詩集《話語》(Paroles),一上市即熱賣超過60萬5千冊。因為作品簡潔易懂,常被著名歌手譜成歌曲,如瓊拜雅(Joan Baez)、愛迪琵雅芙(Édith Piaf)等,也常被列為學校指定教材,甚至有人稱他是雨果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詩人。除了文學作品以外,他也經常與法國名導馬賽爾卡爾內(Marcel Carné)合作,撰寫詩意般的電影劇本,是法國詩意寫實主義(Poetic Realism)的先驅,代表作《天堂的孩子們》被譽為電影史上的重要傑作。
這本繪本在講什麼?
台灣比較少人知道賈克普維,但其實他的詩作在歐美國家算是滿有名的。稍微了解他的背景以後,就會發現他諸多作品都有顯著的特色,就是文字充滿意象又活潑鮮明。初版當時定位為兒童繪本,這次再版為大人系繪本,把頁數增多,讓詩意的節奏可以更緩慢,也保留上一版「畫面漸大漸小」的特色。
〈畫一隻鳥〉收錄於《話語》中,它要傳達的意義其實非常簡單。
用童趣話語講述人之常情
我們一開始不畫鳥,畫的卻是籠子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想要吸引鳥的到來,希望牠可以駐足在我們為牠精心安排的巢。我們甚至還畫了牠會喜歡的東西,然後把這個籠子放在樹的旁邊,讓場景更能惹牠喜愛。
有點奇怪,沒有錯,也很刻意。但這其實就是我們經常在做的事情。
當我們想盡辦法想吸引喜歡的人的注意,我們就會做很多徒勞的事情,那怕對方只是瞥一眼也好。
有時候鳥兒快就會飛來/但也可能要經過漫漫多年/牠才能下定決心
鳥兒的到來是快是慢/跟畫成不成功毫不相干
我們等啊等,等了好久好久。可是有時候等待,不見得能等到一個結果。更多時候也許只是一場空。可是讓我們堅持下去的,是我們渴望為牠付出的那顆心。
不強求,只要順其自然
這裡開始變得神奇,我一開始編的時候也想說畫面怎麼變成這樣,突然有種錯亂感XD 後來才發現,原來這就是詩人的用意,開始虛實交錯的交代「畫中畫」,也不否認不管是故事中的孩子們,或是正在讀繪本的讀者們,我們不是被騙了,我們是身在其中。
鳥兒「進入籠內」,我們為牠畫上全新的一棵樹(而非前面作為布景的那一棵),然後送枝椏給牠,還畫上「翠綠的葉和清涼的風/陽光裡的微塵/以及盛夏時節/草食動物發出的窸窣細語」
是我們「畫」的嗎?更詩意的說法,是我們跟心愛的鳥共同創作的美景。這些都是我們朝夕相處,所留意的動人畫面。如果擴大鳥兒本身的內涵,牠可以是字面上的大自然萬物,也可以是各種人情世故:愛情或友情,靈感或感受。我們也必須承認,這些「可遇不可求」的東西,沒有辦法像一開始我們期望的那樣,努力地去臨摹一個完美的結果。
對於理想的樣子,我們都曾憧憬過,可是現實中我們沒辦法去完全複製。而籠子本身也不能困住那些事物,代表著我們也無法死命佔有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。所以詩中的孩子們「塗掉了籠子的欄杆」,選擇真心與鳥兒共享相處的美好,去珍惜相遇,然後不強求所有本來刻意營造的東西。
所以最後畫下的是什麼?我們的心裡早有答案。那些曾經等待過的時光,由我們自行定義那其中的開心與遺憾,最終才有了生命的註解。
後記:編輯的改版心得
身為改版編輯,重編這本作品也多了機會,用編者的角度去看背後的創作核心。雖然賈克普維本人沒有對這首詩做太多解釋,許多讀過這篇作品的國內外讀者也都各有自己的心得,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之處吧,而每個人的詮釋,也能讓這部作品有更豐富的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