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賽局

《情緒賽局》:人類終究是理性與感性的生物。

前言

一直以來都想讀有關賽局理論的書,但又不想只看死板的理論書。所以在搜尋書籍的關鍵字,選擇找比較有趣的次主題,最好有切合生活的實例。《情緒賽局》講述這套經典的經濟學模型,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。不只是情緒與認知,一點演化論的點綴,我們更能深入了解人類到底在幹嘛。

《情緒賽局》/大牌出版 

這本書在說什麼?

本書分五個章節,從「憤怒與承諾」、「信任與慷慨」、「愛情與浪漫」、「樂觀、悲觀與群體行為」、「天性與理性」等面向來探討理性與感性的本質。全書也不斷強調認知與情緒會不斷交織,有時模糊界線,有時混合一體,我們很難辨識每種不同情境中,兩者的成分比例,卻不可否認身為人類,我們就是必然地每天都在它們之間搖擺游移著。

用賽局理論觀看情緒

之前讀《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》,主要教我們認知他人情緒後,試圖找出溝通大法。

但本書比較像是用更多經濟模型,來深度分析生活中的各式情境題。作者身為學者,不免俗地說明許多賽局類型與觀念,包括經典的囚犯困境、重複賽局、奈許平衡、貝氏賽局、零和/非零和賽局等。介紹玩法的同時,把「情緒」這個元素加入其中,說明任何變種的賽局,其實都是因為人類的情緒狀態,而有很多種可能性。

第一章「憤怒與承諾」點破主旨,將人的情緒分成「自發情緒」與「社會情緒」,前者比較著重在個人調適,影響自己的決策;後者則不只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。不管哪一種,後續行動都會伴隨著附加「承諾」,影響我們實際的作為。而「理性情緒」這個矛盾的名詞,就是讓我們承認自己的情緒面,但又必須隨時提醒自己,保持認知分析的頭腦

Photo by George Becker on Pexels.com

與人相處,總得拿出誠意

書中談論不少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。第二章「信任與慷慨」延伸了「承諾」這件事情,說明小至我們的日常行為,大致世界脈動,幾乎都受到社會契約的影響,讓我們必須學會同理他人,才能進而生存。第四章「樂觀、悲觀與群體行為」也更加強調這件事,並佐證了許多文化研究,而最有趣也最令人羨慕的,就是「斯堪地那維亞經濟體系」,它創造了全世界最幸福的高度經濟社會,與完善的社會福利系統。

這就好比被我當作小品章節的第三章「愛情與浪漫」,這裡舉出不論是交往前的配對,或是交往後的相處,因為是更親密的關係,勢必得拿出更多的誠意。只不過本章又多講了很多演化論的觀點,說明天生的生理結構如何影響兩性的思維與行為。這部分當作是翻雜誌,一半有理,另一半呢,就當作參考囉。

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.com

跟隨他人or相信自我?

書中每個章節其實可以來回對照,作者撰寫本書的重點雖然聚焦在「理性vs感性」上,但我個人認為裡頭最有價值,也最引人深思的,反倒是「在群眾關係裡如何保有自我」這件事。比如說,在眾人情緒渲染的氛圍下,如何抽離看待那之中偏激的民族主義/政治意識形態?又或者,如何辨識職場上同事的付出,是否是他個人己私,或是為了公司福祉?

當然若是選擇相信自己,那就要思考不過度自卑或自戀的問題。前者有「缺陷原則」、「選擇性失憶」的盲點,後者則有「那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」症候群、「贏家詛咒」這些提醒。到頭來,我們的選擇跟行動中就需要平衡,而貝氏定理(Bayes Theorem)這個統計概念(不要問我細節XD)讓我們了解,人生中很多先驗的前提,是可以不斷更新的。簡而言之,針對當下的情境搭配過去的經驗,改變自己的選擇與行動

人生就是這麼一個重複的過程呢。結論變得有些浪漫(茶)

Photo by Snapwire on Pexels.com

後記

最終擁有優勢的不是僅靠理性運作的人,而是感性與理性兼具的人。

整體而言,本書講賽局時很專業,然而關於演化論的情境有些牽強。看得出來作者非常努力想用理論與模型,去解理解這個世界。他也明白再多的理論終究只能參考,無法成為正解。就讓我們停留在他所下的結論吧,因為這才是這本書最重要的真諦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Related Posts

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. Press ESC to cancel.

Back To Top